本实验教学中心立足专业特色与学科建设,追踪传媒业界前沿趋势,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形成了体育、艺术与融合三大特色。这三大特色在本实验教学中心的体系建构中均有体现。
特色之一,体育特色展示传播专长
武汉体育学院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体育高等学府,体育学位居全国学科排名第三名,同时开设有足球、篮球、网球等专业,建有设施精良、服务完备的各类体育场馆,学科优势明显,体育氛围浓厚。体育传播产品受众广泛,发展前景良好且专业人才短缺。无论从学校资源还是业界现状来看,体育传播特色人才的培养都大有可为。在此背景下,本实验教学中心着力突出体育传播专长,在传媒类实验教学中心当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实验课程设置体现体育特色。武体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均开设了体育理论课程《体育社会学》,体育术科课程《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等必修课。各专业根据需要,分别开设了体育特色实验类课程,比如新闻学专业开设了《体育新闻报道》《体育摄影摄像》《体育广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了《体育解说评论》,编导专业开设了《体育节目赏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了《体育场馆设计》。
二是通过创新型实验项目体现体育特色。本中心现有的三档节目《伦敦会客厅》、《挑刺体坛》、《健康跟我来》均以体育传播为内容。《伦敦会客厅》以奥运会为主题,《挑刺体坛》热评体育圈各类新鲜话题,《健康跟我来》关注全民健身和健康知识传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许多获奖作品以体育为题材,现有两部体育微电影正在筹备之中,即将开拍。
从2013年南京亚青会开始,本中心积极与新华社合作,先后派遣了师生团队,全程参与了南京亚青会、南京青奥会、南宁体操世锦赛、苏州乒乓球世锦赛、鄂尔多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的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工作;从2014年开始,派遣师生团队与武汉体育发展投资公司合作,开展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国际马拉松赛的合作报道工作;利用一年一次的班际足球赛、班际篮球赛进行平面和视听模拟报道活动。
特色之二,艺术特色彰显学科本色
本实验教学中心面向的四个专业中有三个艺术类专业,分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为彰显学科本色,体现艺术类专业的实践特征,本中心始终着力打造艺术特色专业实验室。
从设备资源来看,能满足诸如美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艺术设计、动漫技术、新闻播音、朗诵艺术等实践教学所需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的需求。能成为能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与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悟性,能产生创作灵感和激情、发挥创作能力的重要阵地。能适应艺术专业的实践性和随机性独创,为各专业的应用研究和创作提供基本平台。演播厅、语音实验室等能成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实现场地、设备和人才等资源双方的共享和互助互利,尽力挖掘投资价值。
从社会影响和资源共享来看,本中心立足专业背景和设备基础,承办了各类校级、省级艺术类竞赛,比如广告设计大赛、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微电影、湖北校园金话筒大赛、谁是球王”校园足球解说员大赛等。
从人才培养效果来看,本中心各专业大学生在各类艺术大赛中表现优异,屡获大奖,受到业界和社会的肯定。
特色之三,融合特色体现理念前瞻
融合特色一是体现专业融通的“宽口径”高等教育理念,二是体现新媒体时代的融合传播理念。
通过开设体育类课程,本中心四个专业与学校其他专业进行融合。通过组建跨专业团队,新闻学、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及播音与主持艺术各专业师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协作实现专业融通。微电影团队的编剧、导演、主演、配音、剪辑等岗位汇集了我院各专业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
媒体融合实验平台包括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网络多媒体实验室、体育网络直播实验室、网络课程录播平台等4个实验室。其中,用户平台是关键,数据库是核心,商业模式是保障,传播关系是本质,全面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本中心采用自建平台的模式,建立起基于数据库的技术平台,以及在线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互联网终端,以此实现用户连接,并探索一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平台融合的基础上,本中心的资源配置和实验项目开展也以融合为目标,形成一个多媒体采编播团队适应多种终端需求的运转模式。